大连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
人本教育是这样实现的—解读大连开发区八中 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热土上,不仅她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她的教育发展更是令人瞩目,建校只有10年历史的大连开发区第八高级中学,以其创新性的人本教育理念,跨越式的发展,特色的办学艺术,辉煌的育人成就,谱写了八中育人的新篇章,办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开发区教育百花园中盛开的一朵绚烂的奇葩,成为开发区乃至全市教育的骄傲。 开发区八中创造了令人称道的“文科现象”,八中录取的生源并无优势,然而,近三年高考中却两度取得开发区高考文科最高分的优异成绩。2008年,八中文科二本以上进线率高达89.39%,比2007年的65.44%提高了近24个百分点。在大连市优质高中里,其提高幅度处于领先。文科二本、三本以上进线率都比大连市的同类学校高出许多。同时,八中在艺术特色培育、体育人才培养、特长学生培训方面走出自己的新路,构建了一条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积极应对高考策略的教育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八中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后备人才示范中学、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牌学校、全国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创新管理模式学校、全国平安和谐校园、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高质量特色办学单位、全国教师专业化成长示范校、大连市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市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市优质高中等荣誉称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八中被评为辽宁省示范性高中,这是全省第一个一般高中被评为省示范高中的。八中的办学经验不仅多次在全市推介,还远播吉林、丹东等地,得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同行的高度评价,为大连高中教育赢得了荣誉。 八中缘何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辽宁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大连市五一奖章获得者、开发区八中校长徐敦和这样解读:八中人,始终坚持一种“不屈不挠,敢为人先,勇于胜利”的精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始终追求的是让所有学生都发展成才的目标,尊重人性、研究个性、满足发展,让师生实现自我价值。 几年来,徐敦和校长带领八中人创造性地实施了富有特色的创新教育,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成功地践行了人本教育,使每个学生“走进八中,走向成功”。其成功的办学经验,也给更多的学校以借鉴和启示。 创新: 让学校快速走进名校行列 创新,对学校来说意味着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根据区情、校情和学情,走内涵发展之路,办出特色教育。 2004年9月,徐敦和校长成为八中的领航人,从人本教育的理念出发,带领八中人创造性地实施了六大战略,即: “思想文化强校,先进理念牵引;重视青年培养,实行系统循环;文理平衡发展,文科重点突破;特长齐头并进,美术大力发展;规范教学行为,依靠团队取胜,加强细节指导,实行信心工程,坚持传承弘扬“走进八中,走向成功”的信心指导工程,加速八中的又好又快发展。 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 八中追求教育的真谛:求实求美。他们认为,搞教育的人要研究教育,研究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他们还需要什么,并想办法满足其需要。愿精神富有、赢得尊严、实现价值、和谐幸福快乐成为八中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团结、和谐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义。校长对班子成员约法三章:第一,政治上要讲团结;第二,要有思想。思想决定高度;第三,要有办法,要为成功找办法,不要为失败和无能找理由。每周五,班子固定例会,共同学习,交流思想,不断提高班子成员自身素质。 思想决定高度,落实决定成败。信念与坚持比什么都重要。八中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走进名校、强校的行列里,成为学生家长都渴望选择的学校,就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公平正义,尊重人性,研究个性,满足学生、教师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学习,幸福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这样的育人追求和信念,成为八中教师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积极进取、走向名校的精神力量和财富。 高一新生全部实行电脑分班 2006年秋季开学,八中顶住压力,敢于挑战,果断放弃流行的校内重点班、实验班,高一新生编班实行彻底的公开、公正、透明,实行电脑分班。电脑分班后,班级之间平均分差控制在1分之内。此举深受学生家长好评和社会赞誉,也极大地调动了校内师生工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八中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更多学生和家长感受到高中教育的第一缕阳光,享受到教育公平带给他们的尊严、成功与快乐。这样的分班管理,在全市普通高中是极少的。体现了八中的胆识和魄力,融进了学校对学生平等对待和关爱,表达了对学生和家长的人格的尊重,体现了对师生的信任。 大循环带来学校大发展 “谁拥有优秀的青年教师,谁就拥有学校的未来。”基于这样的认识,八中的教师培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2004年10月,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会”,对青年教师的系统培养进行了具体规划,全方位支持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将青年教师推到风口浪尖上,给他们以施展才能的舞台。大胆实行大循环,让青年教师从高一到高三完整跟班。在分数还是生命线的今天,能让完全没有高三经验的年轻老师来带班,可以想象,八中顶住了多大的压力,冒了多大的风险。然而,事实证明,大循环带来了大调动,大调动带来了大发展。这种大循环机制,一方面使教师对教材可以有更系统的把握。青年教师从一入校就知道要上高三,因此,从高一就注意积累和铺垫;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给了青年教师以极大的触动,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被信任感,“既然领导对自己寄予厚望,就一定不能让领导、学校和学生、家长失望!”在工作中,更多的青年教师拿出百分之二百的干劲,释放自己的智慧和潜能,以爱心、责任和奉献,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极致。 八中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外出参加各种比赛,个个叫响,多名教师在省、市、区评优中摘金夺银。许多青年教师当上了班主任,并且已有4位平均年龄30岁的青年教师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2006年高考,八中诞生了第一个开发区的“文科状元”,而“状元”的老师们,平均年龄只有32岁。2008年高考,一位青年教师第一次带高三,第一次当班主任,班里二本以上竟然考取了40多个学生。其中,这名教师所教的英语高考成绩平均分112.5分。2000年来校任教的生物课教师刘晓明,如今他已成为了大连市的名师,许多专家和教研员都点名听他的课。像刘晓明这样快速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在八中比比皆是。正是这样充满生气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支撑着学校的快速发展。 把“扣分制”变为“加分制” 在学生管理上,把以往容易挫伤学生情感的“扣分制”变为激励机制的“加分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进取的积极性。为了给班级加分,学生从各方面起劲地表现自己,甚至出现了向老师要活儿干的“怪事”。 “加分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有一次,去大连电视台参加合唱比赛,八中的学生吃完饭餐盘最干净,而且吃完后主动送餐盘,颇受好评。文明礼仪、节约、环保……这些优良的习惯被学生保持进了大学和社会,许多八中的毕业生进大学后都成为了学生干部,并且有多人入党。好多学生都说,在八中时,感觉学校管理太严格了,但走出校园才知道,八中给予的精神和品格财富,能让自己受用一生。 2006年《走进八中,走向成功•德育篇》为全市高中德育工作之首创;当年,八中创办了每周一期的《德育周报》,交流思想,启迪心灵;创设了德育工作研讨周模式,承担了两项国家级德育课题。2007年7月,开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在八中举行。同年八中被评为开发区和大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于荣副校长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德育工作研讨会。 校长担起学科的撑旗人 徐敦和校长兼任大连市高中政治课教育教学理事会副理事长,是大连市公认的学科权威之一。他亲自指导八中政治组成为全市学科的一面旗。其中,特级教师崔慧娟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多次为全省、全市政治教师进行课改培训,张岩老师为大连市骨干教师,多次上全市课改观摩课。政治组现在在国家级报刊发表几十篇文章。 他先后应邀在全市以及外市地介绍办学经验。2008年12月6日,徐敦和校长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四届全国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颁奖大会”上,被授予“第四届全国优秀校长特殊贡献奖”荣誉。 几年来,徐敦和校长以出色的教育创新、规范的学校管理和出色的育人成果,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2005年5月,被评为全国学校文化管理示范校长,2006年12月,被评为全国学校管理创新示范校长,2007年,被评为全国学校管理规范化杰出校长,2007年9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7年12月,被评为全国百名杰出校长以及被评为大连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个人,被授予大连市五一奖章。 责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责任,最能体现教育者的爱心、修养和人格。在八中处处都能感受到教师的责任意识,老师们说,只有树立责任意识,才能对学生、对家长产生爱心,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和奉献,才能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呵护他们的发展和成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才能把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落到实处。 真情关爱成为教师的职业品质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在采访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八中领导和教师对学生的那种真情、真心、真诚的爱,他们不仅拥有一般老师的品性和光辉,更是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激励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甚至还承担家长的责任,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特别的“大爱”。 青年教师黄健接了一个新班,班里个别调皮的学生因她年轻不把她放在眼里。一次在英语测验课上,大多数的学生都在认真地做测试卷。在离下课还有5分钟时,一名调皮的学生嚷嚷说肚子坏了要上厕所,引起课堂秩序大乱。不等黄健表态,学生已破门而出。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做出这样的行为,黄健当时气得浑身发抖,然而,黄健很快就冷静下来。出于对学生的爱、理解和教育,黄健首先想到的是应该了解情况,再做适当处理。学生回来后,黄健心平气和地问他经常这样吗,学生说他有肠胃炎,经常随时要去厕所,以前也是这样。黄健问明了情况,并没有批评这名学生,而是要求他以后再有这样的情况,可写一个纸条给老师,老师会允许的,这样,既不影响课堂纪律,也保护了自己的隐私,这令这名学生十分感动。 2008年高考前几天,英语教师李星华在学校病重,她躺在120急救车里,还用微弱的声音鼓励高三学生:“我没事,我还能坚持,你们一定要安心备考。”周围的师生无不感动。谁也没想到,高考当天,重病未愈的李星华竟然来到考场为学生们加油鼓劲。正准备进入考场的学生们对她报以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 被称为“赵阿姨”的高三•一班班主任教师赵蕴深,从不大声批评学生,许多女学生都亲切地称她“赵阿姨”,她则把学生称为“孩子”。2008年10月中旬一天晚上9时多,赵蕴深在回家的路上遭遇到两个歹徒抢劫,受到了惊吓。可是,她并没有因此耽误陪伴住宿生晚自习,依旧长期坚持晚上9时以后回家,令学生们深受感动。 像教师黄健、李星华、赵蕴深这样,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教师的动人事迹,在八中举不胜举,八中的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千方百计地不断探索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建立平等、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培养品格高尚的人,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尊重。 细节教育成为教师的职业内涵 步入八中,你会真切感受到德育已经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每一个教育细节。学校德育工作理念是:“让激情燃烧八中校园;让尊重关爱温暖校园,让公平正义深入人心,让科学理性引领前进。”八中教师已形成这样的共识:没有热爱激情和投入就没有教育;而尊重关爱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则是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只有科学理性才能保证教育性质和前进的方向。八中的德育过程,会让人深刻感受到八中是怎样培养学生有知成才,怎样有德成文明公民的,令人信服。 培养学生忠诚国家奉献社会的意识。抓住和利用教育契机,找准切入点,寻求学生情感的共鸣点,提升学生的人格素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教育,学校师生情系灾区,3次为灾区自发捐款近16万元,全校师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师生的社会责任感空前增强。学校经常抓住卫生清扫,节水节电,友爱互助的小事细节开展教育。通过良好的教育培养指导训练内化为学生们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习惯,让学生真正树立成才报国、民族振兴的历史责任。2007年学校师生自愿为一名重病学生和两名家庭遭到重大不幸的老师捐款总额近6万元,让尊重关爱充满校园。 举办各学科文化沙龙。每学期学校都举行三到四次校领导与学生代表见面会,倾听学生的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表达心声,并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学校大事和自己发展的大事。此外学生的《海韵》杂志社、校园走廊文化专栏等也丰富多彩,成为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载体,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平台。学校还邀请全国知名的德育专家贺乐凡、周蕴玉到校开展专题讲座,邀请全国知名教育家李镇西作专场教育报告会,邀请北京全国首届“宏志班”班主任、知名德育专家高金英讲学,传递德育前沿信息,提升德育平台。 开发区福利院是八中的德育实践活动基地。学生每次来福利院,都会给老人带去慰问品和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让老人开心。学生在活动中传承和弘扬美德,体会到孝敬老人的快乐。 打破班级界限人人管事成为教师风气 在八中,班级之间既有竞争,更有合作。教师们打破班级和年级界限,不管自己是不是班主任,也不管是不是自己所教班级,见到该管的事都会去管,这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一种风气。发现问题后,教师们会及时交流,“早餐汇报”、“走廊汇报”已经成为八中的特有“风景”,见证着八中教师的团结与合作蔚然成风。有的班主任教师自己花上千元给学生买书作为奖励,还有的高二教师在高考前夕买竹子送给高三学生,祝他们高考取得好成绩。师爱在八中的校园涌动,温暖着每一个人,让每一个八中学子都有尊严、有价值、很幸福地学习和生活,健康成长。 在日前结束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实验研究》第一阶段成果交流与学术研讨会上,于荣副校长向课题专家组详细介绍了八中德育工作情况,得到与会专家充分肯定。政教处蔡爱华主任的《在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颜洁老师的《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内醒性》荣获二等奖,学校共有13篇论文入编现代教育研究书系(五)、由贺乐凡教授主编的《教师的神圣职责——激励学生自我教育》一书。学校的研究成果受到课题组的高度评价。 奉献: 倾情打造高品质的教育 奉献,对教师来说,是把教师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教育战线来说,尤其是对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做出开创性、先导性、前瞻性的探索并积累经验,为更高水平地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探索新路;对社会来说,则是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八中优秀的教师团队,10年来,按照这样的宗旨前行着,实践着,探索着,奉献着。 “文科现象”彰显高质量教学 几年里,尽管八中中考录取的多为全区500名以后的学生,然而,八中的高考成绩却进入逐年提高的优势性发展态势中。 2008年,八中文科二本以上进线率高达89.39%,比2007年的65.44%提高了近24个百分点。文科一本进线25人,在大连市优质高中里,其提高幅度也是领先。全区文科小综合最高分232分和文科英语最高分143分也为八中所得。文科二本、三本进线率都比大连市的同类学校高出许多。2006年,学生薛晓萌夺取高考全区文科第一名,该生当年中考录取仅为全区635名,2008年,学生王倩倩再夺高考全区文科第一名,该生当年中考成绩仅为全区580名。 全校二本以上进线率明显提升。2008年,二本以上进线率为61.38%,比2007年的56.21%提高了5个百分点。八中有多名外籍学生就读,2008年有两名韩籍留学生在八中读完3年,被清华大学录取。 八中高考创出的奇迹,在我市高中学校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其实,开发区八中建校仅仅10年,在生源、资源等方面并没有任何优势,也不增加补课,加重学生负担,可就是这所年轻的学校,在既无资历、又无优秀生源的不利条件下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在八中教师的眼里,这种成绩的取得是必然的。他们认为,只有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有卧薪尝胆的韧性与勇气,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有永不放弃、永不满足的不懈追求,“奇迹”的出现便不足为奇了。 美术艺术特色教育领先 八中坚持特色教育是立校之本的理念。面对生源和学校发展实际,八中提出“两条腿走路”——文理并重,突出文科;音体美并重,突出美术。这样的发展定位,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理科对于学生基础的要求比较高,而八中的生源情况并不好,因此选择文科,短时间内突破的可能性比较大;在音体美中,美术最容易出规模效应,而且对学生基础要求不高。根据区情、学情和学科特点,八中把特色教育的重点放在了美术教育上。 学校改造3个画室,面积600平方米;更新画架150余套;购置了一批写生静物瓷罐;增建了180平方米的美术作品陈列室和90平方米的电教室;配备了专用数码相机、幻灯机、专用手提电脑各一台。在整整一层楼的美术天地中,石膏室、静物室里资源丰富;多媒体教室彰显着现代时尚;展厅里,陈列着考上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名校的优秀学生的作品,在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逝去的岁月中,在这方天地所收获的累累硕果。学校还建立了校外写生基地,让学生从自然、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并请画家、知名美术老师来校授课。2008年美术统考,全区前10名,八中就有9名。 音体美特长高考成绩优异。2008年,全校有30名考生被美术一本院校录取,其中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院、鲁迅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全国重点美院;多名体育特长生被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一本院校录取;还有的被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名校录取。 校本研修成为教师成长的桥梁 2009年4月3日下午3时,八中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这里正在上八中特色校本课——领导力领袖课程。课程的主题是:把根留住——中国“和”文化漫谈。由语文教师丛卓主讲,全校教师和各班学生代表共400多人听课。丛卓老师用两节课的时间,就留住传统文化的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和”文化的历史、内涵,中国“和”文化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师生受益匪浅。像这样的校本课,自2008年11月以来,学校坚持每两周上一次,每次90分钟,很受师生欢迎。 八中高度重视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确定了“注重校本研修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发展战略。即把校本研修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以制度为保障,将新课改推进的具体工作作为校本研修的重点,采取“骨干牵动、领导推动、全员行动”的管理策略,抓实校本研修。创造了“问题导学”等校本研究新形式,在校园网上,老师们纷纷将自己的研修内容和心得形成文字进行发表,以此促进交流。 八中校本研修创造性实施了“八个五”系统工程,即细抓教学“五环节”、苦练教师“五课功”、坚持组内“五统一”、严把测评“五考关”、高度重视“五个新”、特别关注“五个点”、力争做到“五个一”、全面实施“五目标”。 教师们说:“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状态,使我们的课堂发生了质变,也使我们的教学更有了生命力和激情。在‘问题导学’课堂上,教师已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单纯体,而是集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等角色于一体。对我们来说,更有挑战性,工作的难度也加大了。但是,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却越来越凸显。我们受益于这样的课堂,我们醉心于这样的研究。” 实践表明,通过校本研修,教师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全体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编写校本教材10余本。学校成功开设了31科校本选修课。由于教师课堂上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过程评价的管理,考试科目的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 2008年12月26日举行的大连市校本研修视导总结大会上,八中被大会指定作为全市校本研修典型学校参加了现场展示(全市高中仅有3所)。展板形式美观、内容充实,现场展示材料系统、精美,受到与会者好评。八中政治组组长崔慧娟作为全市唯一的教研组代表作了“关于教研组建设”的发言。 2008年3月28日,在大连教育学院召开的“十一五”教师研修表彰大会上,八中荣获“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的光荣称号。姜士和副校长代表高中示范学校做了校本研修经验介绍。2009年4月学校荣获 “全国教师专业化成长示范校”。 八中校本研究取得了骄人成绩。学校崔慧娟、张岩、陈志弘3位骨干教师和姜士和副校长作为省级骨干培训者,6次为省级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做培训讲座,3次为市级高一教师全员培训,姜士和副校长为吉林省作课改报告。美术组于景丽老师获得省评优课特等奖;物理组刘作华老师获得省评优课一等奖;数学组李强老师获大连市一等奖、省评优课二等奖;语文组李秀敏老师获省评优课二等奖。政治组6位教师参与编写书籍3本,在国家级等刊物发表论文17篇,承担新课程改革国家级培训1次、辽宁省骨干教师培训4次、大连市全员培训6次、市评优课1次、市观摩课1次、组长崔慧娟老师荣获大连市名师光荣称号。2007年,八中被评为全国学校管理规范化单位,在全国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获“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在大连教育学院领导等部门督察课改、研训工作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深受兄弟学校的好评。 4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教育领导、专家、学者、校长、教师来八中考察、学习。目前,八中已经形成了一支思想觉悟高,师德修养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成绩佳的师资队伍。其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国家级学科带头人、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数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