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辽渔医院
大连,创新之城,文明之城。
创新,使大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仿佛在一夜之间,便拥有了“大商”“大显”等众多名牌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牌城”。近年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和名牌战略的实施,大连各行各业都在千方百计地培育、扶持自己的名牌。用他们的话说:创建必须创新。 近年来,大连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走在了全国前沿。尤其大连辽渔医院,更是全国医疗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几年来,大连辽渔医院连年都爆有精彩“报料”。中国社会满意医院、辽宁省总工会职工之家、辽宁省、大连市医保先进单位、改革开放30年影响大连的30家领军企业之一。各级领导多次到医院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媒体也多次报道过辽渔医院的先进事迹。 健康使者 ——走进任元和和大连辽渔医院 1980年,任元和走马上任辽渔医院院长,时年32岁。对于这次任命,了解情况的人都为任元和捏了一把汗。此时的辽渔医院是辽渔集团内业务和管理最糟糕的单位,“空有医院的架子,赶不上门诊部的水平”。此时的任元和则是集团内冉冉升起的“少壮派”。很多人担心,一旦陷在辽渔医院这个“烂摊子”里,任元和再也拔不出脚来。但任元和说,“想干事儿就要冒风险,不干事儿才一点风险没有”。 临危受命,给任元和摆下一道难题,也留下了踏入时代前沿的机遇。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伟业刚刚起步,争议与观望仍然弥漫在很多领域。而无论是辽渔医院还是任元和,此时唯一的希望只有率先改革、背水一战。 向创新要出路。这是任元和新官上任烧的第一把火。他大胆创新,率先将企业管理机制和体制引入医院管理中,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三个月使医院走向稳定,六个月步入正轨。他首开企业医院联手大医院先河,自1985年起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开展战略合作。他在全国率先建立“海上医院”,因此获得国家农业部管理成果奖。2004年,在他的领导下,辽渔医院又成为大连市首家具有创新特点的非营利性质的股份制改革医院,并在改制的过程中探索出中国医院改制的“任元和模式”。 向人才要发展。就任院长之初,任元和就敏锐地发现,作为医院,这里却极少开展手术。一直到1984年,医院甚至连阑尾炎手术还开展不了。“没人,一切都是空谈。”任元和痛下决心,要建立一支用得上的医疗专业队伍。针对医生技术能力差,他带头到大医院进修。针对部分医生怕担风险不愿做手术的问题,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绝大部分手术任元和都亲自进手术室,给医生打气,“手术你们做,责任我担着”……识才、爱才、惜才、用才、育才———做足“人”工夫,让医院获得持久发展的潜力。 向管理要效益。在全面引入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后,任元和提出:“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医院要做什么。我认为像辽渔医院这样的基层医院必须要以为周边居民提供普遍的医疗服务为宗旨。其次是怎么做。”在明确了这两个命题后,任元和开始整合内部资源,建立高效率的组织机构;从顾客需求出发,设计服务流程,制订营销策略;并根据服务过程监控和服务后的跟踪及反馈持续改进。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让医院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取得长足进步。1982年,医院全年医疗收入仅6万元;2007年,全年医疗收入4600万元,增长近800倍。今时今日2008年深秋的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60岁的任元和已经走在了寂静的病房走廊里。他仔细地查看每个病房,轻声向护士询问夜间危重病人的接诊情况……30年来,晨起查房已成为院长任元和的习惯。当时光把那个执著的身影镌刻在30年岁月的长河中,也把它镌刻在了辽渔医院员工和患者的心中。那是对“医者仁心”的生动注解。 站在今天的视角,实际上有两个“任元和模式”。一个是医院改制的“任元和模式”。2004年1月辽渔医院顺利改制成为非营利性股份制医院。改制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任元和模式”则为我国的医院改革树立了新的样板。“我自己理解,辽渔医院的改制成功,归根结底是遵守了把大多数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任元和说。医院改制,形成“多赢”的局面:医院“断奶”,辽渔集团公司每年节省近600余万元的费用,职工却仍然可以像过去一样在这里看病,公司满意;医院全面对外开放,使大连湾地区增加一所高水平医疗机构,当地群众的医疗问题得到解决,政府满意、群众满意;医院改制,员工真正成为医院的“主人”,员工也满意。 另一个“任元和模式”是,在辽渔医院任元和创造了一个“奇迹”:无“红包”、无回扣医院。这与30年来任元和一直坚持的“打开改革开放的窗户,还要装上纱帘,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密切相关。“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由患者做出的、用来激励医生的非正式制度,以此来弥补计时工资契约不能对医生进行有效激励的不足。但这种激励不仅作用不明显,反而形成了一种不好的社会风气,导致医院整体形象受损,公信度、美誉度下降。”任元和说。 辽渔医院激励医生,一靠思想宣传,二靠完善制度,三靠提高待遇。医院在职工工资收入、福利待遇方面都加大份额,平均每个职工的工资水平比改制前增加了一倍多。这样,职工的生活水平有了保障,得到了自己该得的待遇,再收“红包”就等于扔了自己的饭碗。正是通过这些措施,辽渔医院完全杜绝了“红包”现象。 当了30多年院长的任元和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打造一所富有人性化的“平民医院”。作为区人大代表,他倍感改制后的辽渔医院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一部分社会公益事业责任。 改制后五年的时间内,医院顶住资金紧张的压力,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改扩建病房、门诊、急诊大厅、体检中心以及购进大型先进医疗设备;始终不渝的贯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方针,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对于各种危急重症,医院开设了绿色通道,采取先抢救的原则,及时挽救了众多患者生命。 为了解决本地区社保范畴以外的老人就医问题,医院与大连湾街道各村共同创建“村级医疗保险制度”; 投资30余万元为大连湾街道4000余名老人免费健康体检,并首次绘制了大连湾老人健康图谱,医院开设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以及4个院外门诊,为更多的人群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医院每年春节及重阳节还组织医务人员到大连湾敬老院慰问,免费为老人注射流感疫苗、赠送药品;常年坚持带领医疗服务队深入庄河、普兰店、瓦房店等农村进行医疗扶贫;2008年,向南方冰雪受灾区及四川灾区捐赠现金和医疗物资共达10万余元,并派出了救护车、医护人员到大连国际机场迎接由四川绵竹转运来的重伤员;在“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三聚氰胺奶粉”、“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都被赋予重要使命。 在任元和的心中装着一幅辽渔医院的发展蓝图:全面提升技术与服务,引进和培养人才,不仅解决当地的医疗救治问题,还要把辽渔医院建设成大连北部知名的优质低价的平民医院,让辽渔“平民医院”惠及更广阔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