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誓把万物烤出文化味
东北,辽宁,锦州,李志! 锦州,有着名吃“烧烤”,被称为“烤都”,流传着“万物皆可烤”的美誉。 李志,土生土长的锦州70后,幽默豪放,睿智精干。凭借一己之力搅动着锦州烧烤的江湖,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锦州烧烤”代表性传承人、锦州烧烤行业协会会长、锦州烧烤博物馆馆长的他,为锦州烧烤行业的发展、锦州烧烤文化的光大倾其所心,可谓痴狂;倾其所利,不计得失。一生只做一件事:“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要有锦州烧烤!” 锦州烧烤博物馆:撸的不是串 在锦州市古塔区人民街的繁华位置上,锦州烧烤博物馆和锦州御烧烤门店毗邻,两处的主人都是李志。门前车水马龙,顾客络绎不绝。到锦州御烧烤用餐的食客,往往都会在餐前餐后,到博物馆参观一下。其实,博物馆里也能吃烧烤。很多人流连忘返,兴致勃勃地说:“我们撸的不是串……” “这是全国第一家烧烤博物馆。”馆长李志介绍起烧烤滔滔不绝。博物馆于2023年7月对外免费开放,是一家非国有小型博物馆,展馆展厅面积约400平方米,展厅分为锦州烧烤历史展厅区、智慧展示区、操作展示区、公共服务区等,博物馆藏品总数为310件(套),每一件物品都诉说着锦州烧烤的历史,每一份文件都记录着它的演变与发展,观众感受的不仅是锦州烧烤的发展历史,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人文情怀和文化传承的见证。 每每有人在博物馆参观,馆长李志总是热情地予以讲解:“其实,烧烤在古代是严肃的祭祀礼仪。在屈原的《大招》中,为了召回远方战场上的亡魂,也拿出了‘炙鸹烝凫,煔鹑敶只’和‘煎鰿膗雀’,从家禽鸟类到水中活鱼,无一不可烤,无一不鲜嫩爽口。而在古代祭祀中,往往都是酒肉配套,“醓醢以荐,或燔或炙”(《诗经·大雅·行苇》)……” “锦州烧烤源于1641年,清太宗皇太极钦命十四贝勒多尔衮督军进关,逐鹿中原。多尔衮攻克锦州后,皇太极命令御厨设宴犒劳满、蒙、汉三军的将士。御厨结合满煮、蒙烤、汉调三族制食特点,烤制羊肉时飘香百里,从此传到锦州民间……” 在《锦州烧烤行业协会大事记》中,观众们可以读到: 2005年6月30日,锦州烧烤行业协会成立,集体商标注册成功。这是全国第一个同行业独立一级协会,也是唯一一个。 2011年2月,锦州烧烤被列入锦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锦州也成为全国第一个把烧烤做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 2021年10月,锦州烧烤被评为辽宁省十大名小吃。 锦州烧烤火遍全国,先后15次登录中央电视台,并被“发现之旅”节目誉为“烤都锦州”。在美团、小红书、抖音、快手等各种火爆的社交媒体和餐饮平台上,创建“锦州烧烤”词条,成为最具号召力的搜索热词,相关点击量均以亿次计,有的甚至达到百亿次,但凡GDP亮眼的城市,随便一搜都有“锦州烧烤”。 …… 成为锦州烧烤行业协会会长之后,李志去南方学习的机会逐渐多了起来,他感到南方的博物馆包括民间的行业博物馆有很多,而锦州的博物馆太少了,就烧烤行业而言,在全国还没有博物馆。李志暗暗下定了决心。 “李会长是个‘收破烂’的。”很多人这样调侃着。多年来,李志经常到锦州市及辽西地区的古玩市场、花鸟鱼市、旧物市场,瞪大“猎犬”一般的眼睛,四处寻觅着和烧烤有关的“老物件”,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除了购买,还厚着脸皮索要。到烧烤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眼睛也四处“搜寻”,看到有用的“老物件”,谈着,聊着,就拿走了。 有一次,李志去看望母亲。看到邻居家阳台底下放着两个铁皮烤炉,一看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邻居是一个和善的老大爷,李志说自己想拿白钢烤炉换铁皮烤炉。“你不是那个烧烤行业协会的会长吗?炉子如果有用,就直接拿走,不用换。”第二天,李志还是给老大爷送去了两个白钢烤炉。 李志和烧烤铜像合影 在博物馆里,很多观众参观或者体验烧烤的时候,往往都会说上几句关于烧烤的幽默网梗、热门段子:“吃遍烧烤,锦州最好。”“宇宙的尽头在东北,烧烤的巅峰在锦州。”“天若有情天亦老,每天都要吃烧烤。”“锦州烧烤万物皆可烤,给锦州人一个炉子,他们可以烤了整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一顿锦州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 “烤热了天,烤热了地,烤熟的山河就沸腾了……”博物馆视频里播放着《锦州烧烤》(戏歌),唱出了锦州烧烤的火辣生香,也唱出了锦州人的豪爽热情。这首歌为著名词曲作家姚明所作,演唱者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王桂荣,她是锦州市著名的文化名家。21世纪初,该歌曾录制光盘出版发行,被广为传唱,火遍了锦州的大街小巷。 2023年4月,锦州青年作家张昆作词作曲《大锦州小烧烤》,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200余家媒体陆续宣传报道。2024年8月,在呼伦贝尔·海拉尔草原音乐节闭幕式上,亚洲小姐、模特、演员、歌手、哈尔滨姑娘郑雅熙一曲由《大锦州小烧烤》改编成的DJ歌曲《大东北小烧烤》,将音乐节推向高潮。后来,郑雅熙在全国各地演唱这首代表作《大东北小烧烤》,有的演唱会现场竟然打出“跟着郑雅熙去东北吃烧烤”的旗号,让全国各地的歌迷更加向往东北烧烤的味道。 打好“组合拳”:让“烤串”插上文化的翅膀 为了做大做强烧烤产业,将其打造成为一种文化品牌,并在文旅和餐饮文化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锦州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举办锦州烧烤文化节活动,为整个产业注入旅游文化内涵;“请进来走出去”,扩大锦州烧烤的影响;矗立“锦州烧烤非遗文化石”,打造街头文化风景…… 2018年以来,李志策划并组织协会会员单位,举办了六届锦州烧烤文化节,努力将其打造成“大众的节日、文化的盛会、交流的平台、产业的舞台”,让锦州烧烤的含金量与日俱增,影响非凡,推动锦州烧烤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李志向来访者讲述锦州烧烤历史 “加油!加油!”“老李加油!”2018年举办首届锦州烧烤文化节期间,在辽西渔人码头市场,人头攒动。最引人注目、动人心魄的是“谁是烤王 笔架争锋——百佳技师争霸赛”,150名烧烤技师身着洁净的白制服,头戴高高的厨师帽,同台献艺,场面宏大,气氛热烈。李志介绍说,最初报名有300余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不想争取个荣誉?锦州是全国第一个具有培训烧烤技工和颁发《烧烤技工证书》资质的城市,有这个“凭证”,有很高的成绩,烤工的身价就不一样了。 2019年举办第二届锦州烧烤文化节期间,挑战“123米烧烤第一串”活动更是博人眼球。在筹划之初,李志想:“锦州烧烤与其他城市烧烤的不同在哪里?锦州烧烤的专业性又怎样去体现?”人员的配合、人心的团结,是最突出的特点,能不能用很多的烤工同时烤一根大串?策划的结果是“震撼”的。这是一组不该忘却的数字:一根8号铁丝做成签子,精选450斤锦州羊肉,穿成123米长串,180名烤工齐心协力,200余人全力协助,15分钟烧烤获得成功,食客用3分钟朵颐完毕。现场气氛热烈,烧烤技师热情高涨,此次活动在全国反响强烈,传为佳话。 在锦州烧烤行业协会成立20周年来临之际,2025年第七届锦州烧烤文化节已经在策划中了。 除了举办烧烤文化节外,锦州还不定期举办“笔架山海会”“锦州啤酒节”等活动,烧烤行业协会往往成为主要参与者。 2023年9月举办“笔架山海风音乐节”期间,协会接到的任务是:2小时内接待4000名大学新生,免费提供50000串精选羊肉串。33家会员单位闻讯而动,全力投入。“好吃,终于吃到全国闻名的锦州烧烤了,还免费,真是爱死锦州了。”来自沈阳的辽宁理工职业大学的大一新生李浩然喜滋滋地说。音乐配上烧烤,学子们纷纷为这个创意点赞。 锦州烧烤绝不故步自封,而是博采众家之长。协会的工作重点,不仅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在国内外行业交流上,组织协会会员前往泰国、阿联酋、欧洲、日本、美国、越南及国内的云南、江苏苏州、四川成都等城市进行美食考察文化交流,扩大了锦州烧烤的影响力。 李志向徒弟们传授技艺 2023年4月初,淄博烧烤“火”出圈。锦州烧烤行业协会召开会议,主题为“关于淄博烧烤‘火’出圈现象的学习与反思”。4月中旬,李志跟随市委考察调研组赴淄博。2024年1月,锦州来“且”了:淄博市烧烤协会来锦考察交流。在召开的“锦州的锦,淄博的淄”两地烧烤行业协会交流会上,双方达成共识,在今后的发展中,各自坚守本地特色,相互学习,加强合作,共享资源,共同促进两地烧烤行业的共同繁荣。 设计“锦州烧烤非遗文化石”,正式打响锦州烧烤文化品牌。2011年录入锦州市级非遗名录,相关部门下发了牌匾,可挂门店外面也可挂室内。但李志认为牌匾较小,不会引人注意。怎么把牌匾具象化,让人第一眼就能看到并且耳目一新呢?有一天,他忽然想到找一块石头,刻上牌匾上的文字,摆放到门店外面,视觉冲击力肯定会震撼所有的人。说干就干,经过冥思苦想,他设计了非遗文化石的样式。经批准,锦州烧烤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作为非遗单位可以在门前立石。“忽如一夜秋风来,千石万石门前站。”2011 年11月11日,协会45家会员单位在自家门店前,几乎同时都矗立了“锦州烧烤非遗文化石”,从此锦州街头多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从那以后,来撸串的人们尤其是外地人,几乎都以非遗文化石为背景拍照留念,并转发朋友圈,不由自主地为锦州烧烤做起广告宣传。 后来,关于非遗文化石还闹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2018年4月,协会的一家会员单位,因门店装修暂停营业了。关门几天后,发现店前立着的一吨重的非遗文化石不翼而飞了!经多个监控查证,原来是锦州附近一个城市的一家烧烤店,想借用锦州烧烤的名气,在某天夜里,私自用吊车吊跑非遗文化石立于自家门店前。后来,“完石归赵”,往返200多公里。 传承:蜡炬成灰泪始干 20世纪90年代初,看到开烧烤摊能赚钱后,19岁的李志开了“窍”。当时,天天晚上出去四处撸串。不是在挥霍青春,而是在考察烧烤市场,观察烤工技艺,看看谁烤得好。经过一番比较之后,他感到“老石头”石良君烤得就是比别人好吃。每天晚上10点左右,就来到“老石头”的摊上,点10个肉串、一瓶啤酒,慢慢咀嚼着岁月。顾客多的时候,他就帮“老石头”穿串、上菜、启啤酒。半年过去了,俩人的感情越处越深。有一天,李志就尝试着问“老石头”:“石叔,你教我烧烤可以吗?”“可以啊。”后来,李志才知道:石良君祖上传承是烤全羊的,他是锦州烧烤第七代传人。无疑,李志成了第八代传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志从业33年,先师徒后家族再师徒传承,现弟子、再传弟子1万余人。在收徒方面,他提出的首要条件是:做人要好,做事要正,而李志对每一个徒弟都竭尽全力尽到师父的责任。在授艺方面,打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陈规陋习,不藏私,有格局,亲自编辑《锦州烧烤技术大全教材》,还允许所有的徒弟都可以进后厨。这也逐渐形成了锦州烧烤独特的“传薪之路”。 夏磊,在徒弟中排行第七。最初,在御烧烤门店工作的时候,由于不定性,把父亲弥留之际留给他的钱都挥霍了,不好意思在师父身边待了,留个字条,跑到开发区一家烧烤店上班。不久,被李志“无意”碰到,告诉他:“你愿意在这儿干,就好好干,干出个样子来。不愿意在这儿干,你就跟我回去。”回到御烧烤后,夏磊处了一个对象,但女方母亲不同意。为啥?夏磊父母双亡,来自农村,可谓“一穷二白”。李志看到徒弟很烦恼,了解到情况后,就告诉他:“一个师父半个爹,你的事我管,我带你去说。” 李志和第九代传承人在传承人名录下合影 2016年,“快手”短视频等流行开来,夏磊就建议:“师父,我拍你烧烤的段子,怎么样?”对于新鲜事物,李志不仅不拒绝,有的时候甚至还可以说是“领跑”。看到徒弟这样“开窍”,就鼓励地说:“那就试试吧。”最初是拿手机拍的一个段子,上传到平台后,感觉很好,就决定开关于锦州烧烤内容的直播。刚开始的时候,夏磊没有粉丝,李志就告诉徒弟:“我上直播间,给你刷礼物!”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经过打赏,直播间瞬间就能涌进成百上千的人,日增长粉丝最高达10万+。“火”了之后,有很多人就问:“锦州烧烤这么好,你们教外地学员吗?”李志兴奋地问徒弟们:“为啥不教?”从那以后,夏磊成为首个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将锦州烧烤向全国全世界进行推广的人,到2017年3月,他一个月的提成就赚了六位数,被大家戏称为“烧烤界的打工皇帝”。后来多次在省、国家级饭店业、美食烹饪业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还被辽宁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但无论获得多少成就,面对多少诱惑,夏磊都舍不得离开师父,现任锦州御烧烤技术执行总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锦州烧烤行业协会一直致力于培养专业的烧烤人才,协会设有专职培训师5人,传承锦州烧烤的独特非遗技艺。代代相传,手把手相授。如今,技艺传承已有十三代人,每一代人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众多从业者坚持匠心精神,用德行、技艺、品质、口味让四海八荒的食客给出天下皆知的好评。 截至目前,锦州市区烧烤门店有1300余家,锦州地区有2000余家,而在全国悬挂“锦州烧烤”字样的烧烤店约7万余家,直接带动70余万人就业。锦州烧烤行业协会会员店还开到了迪拜、洛杉矶、温哥华、墨尔本、加拿大、日本、韩国首尔、越南芽庄、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等。 “一根烧烤串,穿起产业链。”如今,锦州烧烤已经形成了“烧烤经济”,并带动了庞大的产业链,包括养殖业、酒类饮品业、食品深加工、连锁经营、工业制造、互联网营销以及智能物流等领域,这些横纵发展为锦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回报。 2025年初,为更好地传承烧烤文化,也为现代烧烤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锦州烧烤行业协会与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达成初步意向:共同组建锦州烧烤产业学院,培养孵化高素质接力人才,带动锦州农林渔牧助农经济,标志着锦州烧烤非遗技艺将得到系统的传承和发展。 图腾:把我穿成串,放在火里烤 有人说,李志是一个成功的商人,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拥有了成功的财富奇迹;有人说,李志是一个胸怀责任的商人,带着烧烤行业协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还有人说,李志是属于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 说梦想也好,说抱负也好,说情怀也好,李志说自己这一生只做带动锦州烧烤发展的事! 当烧烤在锦州刚刚流行的时候,就被李志视为“凤髓龙肝”。三天不吃烧烤,肠胃受不了。烤串香啊!很多的时候,他的形象就是:在街头巷尾,右手拿着羊肉串,往嘴里塞着,左手还拿着一串。夏季里,穿着大体恤、大短裤、大鞋拖;冬季里,在雪堆里一边玩着,一边吃。半夜里,也多数是被梦里的肉串味香醒。 2000年,李志孤身南下淘金,来到广东省汕头市,将化妆品生意做大,联合厂家生产起了自己的化妆品。在以后三年在外的生活中,总是惦记锦州的烧烤,嘴上馋,梦里想。有时梦到自己在繁华的汕头街上,也是左右开弓,大快朵颐着羊肉串。偶尔回到锦州探家,也是约上家人或朋友到锦州“串街”先吃上一顿烧烤,吧嗒吧嗒嘴,再回家。 在汕头从事化妆品生意的时候,看到广东很多地方善于挖掘地方资源做大产业,这让精明的李志深受启发,老家锦州有什么可以挖掘的资源呢?思来想去,他把目标锁定在红火的锦州烧烤上,并且,逐渐听到了烧烤召唤自己的号角声。2002年冬天,李志结束了在外的奔波,返回家乡重操旧业,立志把小烧烤做成大品牌。2004年李志在锦州开了第一家“御烧烤”,后来在全国开设了12家连锁店。为了全面推行锦州烧烤产业化发展,他大胆地将“御烧烤”的商标挂在阿里巴巴的网站上拍卖,起拍价高达701万元,求得更多的资金及合作伙伴。 2005年,锦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勇立潮头,因势利导,准备成立锦州烧烤行业协会。6月30日,锦州烧烤行业协会隆重成立,李志当选为会长。在就职演说中,他真挚地讲:“让我们大家紧紧地团结起来,把锦州烧烤做成一个全国闻名的知名品牌!要让每一个待业的青年都有工作,都有可观的收入。锦州烧烤不仅要开遍全国,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要有锦州烧烤!”掌声如雷。 松散遍布全市的烧烤门店,有了自己的行业组织。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当上会长之后,李志开始有计划组织会员单位的老板们吃饭喝酒,聊烧烤的花样、私家的配方,聊明天的愿景、近期的打算,聊家长里短、纾解矛盾隔阂……李志就是拿八两的人心换别人半斤的人心,慢慢地,协会里的人气顺了,心齐了。聚餐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唱:“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很多人说烧烤行业协会的人咋这么团结?真是奇迹。 锦州烧烤第九代传承人展示烧烤技艺 2009年,锦州烧烤开始申报锦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志自己用时3年时间,挖掘历史、整理资料。在后期攻坚阶段,整整用了3个月的时间,几乎很少出屋,“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申遗时。”稿件改了20余次,用过的A4纸摞起来有1米多高。录制宣传片,有一个镜头,返工10余次。2011年8月,申遗获得成功!李志兴奋得跳了起来,他发誓:作为锦州烧烤非遗文化品牌的守护者与创立者,将一直致力于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更广阔的舞台。目前。锦州烧烤正在申报辽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多年来,李志把 2/3的精力放在烧烤行业和打造品牌上,只有1/3的精力放在自己的生意上。这样做,既牺牲精力又浪费财力,“搭在这上面的钱,无法计算。”对于李志的付出,妻子很多时候都是不认可也不同意的,但最后被逼无奈也只能默认了。她经常说:“在我们家,妻子负责挣钱养家,丈夫负责挣钱瞎花。”但其实最懂李志的,也是他的妻子。李志在外碰到困难了,或者遭遇不公平的事情了,回家就和妻子念叨念叨,妻子有时候也感到气不顺,但还得反过来劝李志。 有时候,也说些责怪的情话。“这么干,你说你傻不傻?”“傻啥啊?”“你就是个大傻子!”“我不是大傻子,我叫李志,可以称呼我‘大傻志’。”后来,李志解释“傻子”精神,可以看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奋发图强、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主人翁精神;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的负责精神;永做社会的‘傻子’、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梦里梦外,全是烧烤。李志说,有一天梦到:他被穿成串,放在火上烤。醒后,他自嘲地说:“我身高1.7米,体重150斤,也挺像烤串似的。”多年来,李志获得了各种荣誉,披上了各种光环,但他总是谦逊地说:“我就是一个从事烧烤行业的人,总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烤串似的……” 串一口佳肴美味,守一城人间烟火。在辽宁锦州,关于烧烤的故事还在继续。 作者:蔡宝鑫 摄影:林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