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东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社会责任是我的原始使命
——记大连东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忠国的传奇事业和爱心之举 一个典型的企业公民,除了注重对股东的回报,会同时注重对员工、对社会的回报;除了计算企业生产运营成本,还计算社会成本、环境成本;除了考虑企业收益,还考虑社会收益、环境收益。入选“中国优秀企业公民”的大连东南工业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企业公民,她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每当读到十七大报造中的这段话,赵忠国就会激动不已。他所领导的东南工业,正是在改革开放战略指导下才有今天的好局面。 2002年,34岁的赵忠国将日本资金与技术引进中国,建立了大连东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短短六年,那个名不经传的小厂,陆续投资扩建发展成为固定资产20亿元,年创利税4.5亿元的大型企业,那个由46名下岗职工组成的“小作坊”发展成了世界级构造集成材加工领域里的一面“旗帜”。 “当一个企业成长为一个行业的‘旗帜’时,我们面对的不是生存的问题了。我们面对的,是企业存在的原始使命,造福人类并承担社会责任。”赵忠国说。 事实上,在东南工业成立伊始,赵忠国就一直在公司内部强调,东南工业要做一个“一贯负责任”的企业。他认为,东南工业对社会责任的实践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把本职工作做好,“产品质量的好坏等于人品好坏”,东南工业要为消费者提供最高品质的集成材产品,为人们创造优质生活;第二,要保障企业的持续健康成长,要在管理上创新、制度上创新,在变缓莫测的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第三,要以人为本,时时为职工着想,处处为职工谋利,让劳动成为职工的快乐所在;第四,要做好事,积极支持公益事业,将企业的成长与全社会共享。 健康发展 又好又快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东南工业,赵忠国的创业史被称为一部“少帅传奇”。 大学毕业后,学国际贸易的赵忠国被分到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大连公司任职。由于工作出色,一位慧眼识才的日本投资商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并建议他去日本研修。 伴着樱花的香气,这个天资聪慧、勤奋上进的年轻人只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三年的学业。2002年3月,34岁的赵忠国学成归来,并被委以重任,由日本国名村株式会社全额出资30亿日元在大连湾建厂,组建日本独资企业东南工业有限公司。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赵忠国就让东南工业从无到有,初露峥嵘。寻找场地、筹建厂房、安装机器设备、加工产品……辅助赵忠国完成这些任务的,是46名下岗工人。 没有人能够体会赵忠国看到新工厂“破土而出”的喜悦。看着初具规模的厂房,赵忠国暗下决心:“到2008年时,一定要缔造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加工企业!”而他的这个梦想,提前了三年就得以实现。继2003年创下生产加工构造集成材13600立方米,取得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的佳绩后,2004年,东南工业又以31600立方米的加工量跃居亚洲同行业前列;2005年,又以加工量56000立方米占据世界同行业领先地位。 东南工业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当赵忠国站在大连湾那一片近乎废墟的厂址上踌躇满志时,他也没有想到,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他会完成一个神奇的“三级跳”!像风一般成长壮大的东南工业引起了社会各方和国外的瞩目。 在国际市场上占踞了一席之地,赵忠国感到自己肩上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压力更沉了。赵忠国依据国情、厂情、民情,确立了具有东南工业特色的经营生产管理办法,倡导并坚持“以德求兴,以优求存,以信求名,以新求效”的经营理念。 他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生产、销售两条主线上,始终把信誉二字看得重于泰山,重于生命。他常说人无信誉则不成其人,企业无信誉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依据。他经常教育职工,信誉来自产品的质量,无论市场价格如何诱惑,无论销售形式怎样变换,都必须坚持做到量体裁衣,质量为本,要持之以恒坚持做到产品滞销俏销质量一个样,客户订多订少质量一个样。 赵忠国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目标,牢牢将质量作为立企之本,企业生存发展之所在,视产品为人品。一方面,他为了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确保企业信誉,保证让每一个消费者满意,特设立了质控室,着力加大质量考核力度。扎实从三个“统一”上下功夫,即统一质量管理,统一工艺流程,统一现场记录;另一方面,狠抓企业管理,率先成立了“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此举不但降低了企业质量成本,同时从每一道生产工序上保证了产品质量。 统筹兼顾 创新求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这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如果说先进的管理是让东南工业飞速发展的一把弓的话,不断的创新就是那支箭。领导东南工业六个年头,赵忠国的头脑中不断涌现新思路,新观念和新论点。每一年,赵忠国都给自己定好目标。从第一年的“稳定年”到“改革年”、“管理年”、“创新年”,“文化年”。 “企业要快速稳步发展,需要以创新的理念完善三个系统:组织系统,信息系统和文化系统。”这是赵忠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处理企业危机,就像救火一样。时间是宝贵的,但没有统筹安排,没能明确分工,每人都处于忙乱中是灭不了火的,劳而无功。而最重要的,并不在于及时扑灭,而是防患于未然。这就需要合理组织,因才而用。”按照这样的理念,赵忠国在对组织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生产组织上,弱化各工程车间职能,强化值班作业长的职能;在劳动分配中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在员工培训上,坚持以企业精神职业道德为先,技术业务岗位培训为基,培养员工全面素质的提 升;在干部队伍的任用上,大胆创新,实行挑战激励赶超机制,完成了中层管理干部的队伍建设与健全。“一个组织合理,健康向上的队伍,不会因为外部因素的冲击而改变方向。”2007年,由于人民币汇率改变,东南工业在日本的市场受到冲击,但东南工业临危不乱,仍然以风一般的发展速度稳步前进着。 “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对一个面向国际市场的企业致关重要。”近年来,国际集成材加工市场变欢莫测,为了密切掌握市场运行情况,赵忠国随时搜集国际集成材市场的相关数据,对市场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及时处理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06年,当东南工业已经在全行业领先时,很多人觉得赵忠国可以喘口气歇一歇时,他却突然改变了产品品种,全力进行自主创新。事实证明,赵忠国的理性判断让东南工业避免了一次灾难性损失。“企业一发展,就会有很多人跟着学,如果不创新,等别人学会了,你就落后了。”赵忠国说,企业产品就像服装一样,需要不断改变,才能永远站在最前沿。 “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就像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人们不会去注意,也不会记住他的名字。而一个真正的企业,必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不断伸展的外延。”赵忠国坚信,东南工业之所以从成立之初到现在短短几年时间,能一跃成为本行业知名企业,除了公司平时不断完善管理,健全机制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特别注重企业文化的发展,他这些年走南闯北,经营耕耘企业深知,惟有文化的企业,才是一个国际公认的儒商企业。企业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只能依靠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赵忠国很快把他的“文化情结”用到了从事构造集成材加工的东南工业有限公司。企业成立之初,赵忠国就创造性地用音乐代替上、下班的铃声,赵忠国说,音乐就是一种文化渗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职工们的固有思维,让他们认识到了工作的快乐。在日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赵忠国坚持从领导做起,他说:“企业领军人物的能力、人格、魅力,严格说就是文化力。因此,建设企业文化,必须从领导层抓起。”每年一届的东南文化艺术节,他给职工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出现了许多职工歌手、职工棋圣和职工书法大师;年终岁尾的晚会,请来了全国各地的著名演艺明星与工人联欢,振奋了员工的精神,此外,沙滩文化节、卡拉 OK大赛……职工们不仅在厂内演出,还跟着赵忠国,走出厂区、走进军营、走进广场、走进校园,增强了企业与社会的沟通与交流。 科学管理 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以人为本也是赵忠国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六年来,东南工业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员工首创精神,保障员工的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 赵忠国认为:“只有当企业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相一致,与企业精神相统一时,才会产生强大的动力,激励企业每一位员工为个人利益和企业价值观的实现而努力。”今天的东南,员工一律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论亲疏、崇尚公平,不遗余力地营造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氛围,这样无形中使企业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企业不断跨越式发展。 走进东南工业办公楼,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段话,“这是自己的公司,这是自己的工厂,大家在做每一件事情前,经常养成事前思考再行动的习惯,以职工的幸福和企业的发展为己任。”说这话的人,正是赵忠国。他常对中层干部说:“企业领导不是企业的主人,职工才是主人, 领导是为职工服务的。”严冬来临,赵忠国坚持先给员工发棉装,“一线员工最辛苦,他们若因为穿得单薄冻着了,领导有什么脸面穿棉衣?”正是这种人性化管理,让职工们在工作中焕发出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赵忠国从来没有“官样子”。在人们的印象中,他一直和大家一起穿着工作服,胳膊上带着“安全第一”的字样。他时刻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解员工之所忧、帮员工之所难。外资企业一般不过中国一些传统节日,但赵忠国一次不落地给职工们过节。端午节分鸡蛋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水果,妇女节为女职发美容卡,红白喜事企业帮操办,有病有难登门送温暖,职工搬家送锅碗瓢盆。…… 职工们都说,“在东南工业工作,就像在家里一样享受。” 热心公益 共建和谐 积极的企业价值观能铸造企业之魂、凝员员工之心,使员工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激励每一位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壮大、变强,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披荆崭棘。而对财富,赵忠国认为,从无到有、满足个人只是一种小的快乐,从有到无、回馈社会才是一种大的快乐。 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大,企业的发展潜力就有多大。 东南工业每年十万立方米的加工量,从来没用过中国的一根木材!虽然是外资企业的董事长,但赵忠国对祖国的热爱与日俱增。这种爱国心,更体现在他对公益事业和困难群体的无私奉献中。 “引进外资,不仅要对外资负责,更要为中国造福,这是我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赵忠国一直有着一份深深的爱国心。他把国外的项目、资金、技术、原料引进了中国,没有贷款一分钱,又在当地招工,如今,东南工业不仅每年向中国大量缴税,而且解决了众多面临下岗职工的生计问题,在东南工业,员工的全员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 引进外资回到中国并建厂后,他没有想到要用中国的木材,而是决定全部利用国外资源。“国内的林木资源正在锐减!”赵忠国痛心地说,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决定加工木材尽量使用外国的原材料。“当然,使用国外原材料的成本和国内相比,价格并没有高出多少,否则我们也很难承受。”赵忠国坦诚地说,东南工业使用的木材大多来自美国、加拿大、芬兰、德国、俄罗斯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相对能平衡一些。 企业发展后,赵忠国开始想着回报社会,他把目光转向了公益事业。 他加入了大连华夏文化促进会,成为最年轻的秘书长,同时担任大连华夏戏剧表演专业委员会主席和大连华夏海外文化交流专业委员会主席,忙碌于推动大连文化市场的发展。赵忠国有一份浓厚的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他投资策划的华夏激情广场文艺晚会,让人们看到了他要为祖国的社会文化进步贡献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文化,对赵忠国来说,不仅是一种血脉相连的热爱,更成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文化让我们的企业走向辉煌,我们也要通过文化的推广,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 赵忠国开始有计划地帮助困难群体。今年9月9日,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举办了“CCTV春暖2007——爱在教师节公益活动”。赵忠国作为这项活动的倡导人之一出席现场。大连东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大连联合社会责任评价中心等27家来自全国的企业联手,为全国贫困大学生提供了270余个就业、实习岗位。 2006年,他以个人名义和贫困村庄河市光明山镇北关村结对子,帮助村里有困难的农民。为了在村里弘扬孝道之风,他组织全村进行了“好媳妇”评选,并向被评选出的13名好媳妇发奖。 同时,他又开始在普兰店、瓦房店、庄河小学设立个人奖学教育基金会,每所学校每年注入一万元,还有很多体育文化用品,用于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好好读书。目前,已经在普兰店和瓦房店两所学校成立了“赵忠国奖学教育金”。 “我们不会忘记您的恩,您的情,您的重教精神怎能不时刻激励着我们努力拼搏,不断进取呢?我们一定会掌握更强的本领,来回报社会,回报您!”在普兰店乐甲满族乡鲁风小学,学生代表的发言,让赵忠国深有感触。“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我设立的这点奖学金微不足道,但我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唤起更多的人来尊师重教。” 赵忠国就是这样,以一颗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心灵,感动着周边的人。 【人物风采】 赵忠国,辽宁省人大代表,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市政协委员,大连市市委社科联常委,区政协常委,工商联合会副主席,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副主席,现任大连东南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华夏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兼任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发展调研办公室调研员,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福理事长,中国国际人才发展中心首席专家,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理事会副理事长,辽宁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世界贸易合作总商会高级研究员。 2005年被评选为辽宁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5年被国际人才评价委员会、北京社会效益评价研究中心,共同评定为“中国经营模范”称号;在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上,被评选为“中国十大管理创新人物”称号;在2006中国企业创新盛典暨第五届中国企业创新人物表彰大会上,被评为“中国企业创新优秀人物”称号,被中国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授予“2006年度中国百名改革创新风云人物”称号,2006辽宁十大振兴人物,2007年被中国国际专业人才发展研究中心评为“全国首批优秀人才模范”称号并授予“全国首批优秀人才模范勋章”,2006大连市“五 .一”劳动奖章,2006辽宁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大新闻人物,2007年大连市劳动模范, “中国自主创新十大杰出企业家”,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评定为“全国十大杰出企业家”,中国优秀企业公民。 由于他致力于做好大连文化这块产业,为市民文化生活毫无保留地付出,让千家万户享受文化带来的欢乐,从而被市民称为“最年轻的社会活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