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市精神病医院
心里装着残疾人,成天忙碌助残事
—记东港市精神病医院院长曲诗钟助残先进事迹
曲诗钟,男,辽宁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大专学历,中医主治医师,国家执业医师,东港市精神病医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现任辽宁省残联精残亲友会副主席,丹东市、东港市残联精残亲友会主席。2003年至今连续二届担任丹东市、东港市政协委员。院长曲诗钟也因此于2008年11月11日光荣出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助残先进个人。他是一个热心残疾人事业的人,多年来,他心里始终装着残疾人,成天忙碌助残事。一、 创造良好的救治环境,让医院变成了身心健康的港湾。 东港市精神病医院始建于1989年,几十间小瓦房,50张床位,下设男、女两个疗区,别人淘汰的一台B超,算是先进设备,这就是当时所有的家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有了变化,人们见到的只是由小瓦房变成了两层楼,职工队伍的素质和医疗设施设备,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曲诗钟同志是一位善学习,谋事业,干实事的人,要是他认准了的好事,无论有多大困难,也要做成功。他接管医院后想得第一件事就是精神病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大多数家庭都很困难,是需要救助的。可医院的现状,连职工吃饭问题都难保,怎么会有能力救助别人呢?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善救治条件。 要改善就医院条件是需要资金的,政府无力投资,他就把全家老小多年开药房辛辛苦苦挣来的200多万元全部用于医院的改扩建上,由原来的两层楼,扩成了五层楼,并进行了高标准装修,床位达到130个,还设有10多间高档病房。 为了给精神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救治服务,并完成残联委托的残疾鉴定工作,自2003年始,曲诗钟同志又先后投资了300余万元引进美国产大型彩色超声仪、大型数字X光机、心理测试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脑康复治疗仪(MECI)等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 为了增强精神病人的体质,培养训练病人乐观的生活情绪。他又投入了5万元,购置了十多种高档运动器材,创建康复训练基地,供病人锻炼;特设了一个大型活动室,供病人弹拉演唱,开展娱乐活动。 为了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他每年至少拿出两个月的时间,参加医院管理专业培训学习,参观省内外名牌医院,求教省内外著名管理专家,并能结合本院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和他人经验。他提出的“创建爱心和谐型医院、勤奋学习型医院、卓越创新型医院”的新理念,受到中国医大相关专家的赞赏。 曲诗钟同志不但注重自己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更注重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对专业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真是不流于半点形式。聘请国家、省级著名专家来院坐诊、帮带;分期分批选送优秀医务人员到北京、上海、沈阳等专科医院进修学习;院内建立“三级业务培训网络”。一整套措施,几年下来,职工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理论和临床技能显著提升。 “对精神病人要实施人性化护理”,是曲诗钟同志提出的又一个理念。由于精神病人存在着一定的暴力倾向,时常袭击医护人员。过去,个别医生和护理员在躲闪袭击过程中有与病人对打的现象。他知道后,立即举办职业道德培训班。在安排爱岗敬业的典型医务人员介绍救治护理经验后,他提出了对精神病人要实行人性化护理的要求。他说:“医护人员必须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格,对他们更要有爱心与耐心,要用心服务,用情呵护,不能用污辱性语言伤害他们,更不能用暴力对抗暴力。”接着,他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规定:“不准以任何理由殴打病人,出现一次,无论是谁,无论什么原因,一律予以辞退。”同时规定:“因病人袭击所造成的损失,医院予以足额补偿。”医院还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并为护理人员投了意外伤害保险。由于措施正确,方法得当,医患关系越来越和谐。 近几年来,取暖煤和食品涨价比较明显。曲诗钟同志为了让更多需要治疗的精神病人能住得起院得到正规治疗。他决定,你涨你的价,医院住院费用不涨价。别看住院费用没提高,但取暖照例保证,伙食标准在提高。大米、白面变着样做,鱼、肉、蛋、蘑菇、木耳、各种青菜等,轮换更替。就连医院果园里应季下来的桃、梨、苹果,也要先让精神病人尝鲜,逢年过节,及时提供风俗习惯食品。仅取暖和伙食两项,医院每年就得补贴近3万元。 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全院上下自发的为灾区人民捐款两万多元,尽管钱不多,却依然是我们全体员工的一份沉甸甸的心意。而作为主管院长的曲诗钟也是一个充满着爱心的领导者,不管是在平常对职工的关爱,还是对孤寡老人的照顾,她总是尽心尽力,每年总是定期的给敬老院的老人们体检和送去营养品,在每年的助残日这一天,也会为残疾人定期体检,并送去一些轮椅等用品。用他自己的话说,其实我们做的远远不够,但是我希望用我的行动影响全社会,能让大家都来关注这样的弱势群体和需要帮助的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这样的行为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经曲诗钟同志用心经营,用情关爱,几年工夫,东港市精神病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院治疗的精神病人不只是本市区,还有一部分是省内外市县的,最远的有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患者。很多患者与家属在亲身感受到亲情服务后,夸奖东港市精神病医院是“病人心身健康的港湾。” 二、 不忘所有的精神病人,认真开展普查和救助工作。 曲诗钟同志不但关心住院治疗的精神病人,也放心不下社会上的精神病人。为了摸清东港市精神病人的现状,在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他从医院里挑选了三名精神心理专业的骨干医生,组成精神病普查小组,由自己带队,从2006年始,历时三年,忍受着高血压病带来的身心不舒和痛风病的阵阵折磨,走遍了全市19个乡镇所辖区的村村屯屯,进行精神病全面普查。这次普查,共查出精神病患者2216人。回院后,他组织专业人员,把普查出的精神病人进行分类统计,造册建档,汇总上报。这次普查的结果,不但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也为当地政府开展精神残疾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在普查中,曲诗钟同志发现,相当一部分精神病人家庭确实困难,根本无力支付住院治疗费用,他就从中筛查出210名家庭特困的精神残疾患者为免费救助对象,安排两名专业医护人员,定期入户检查病情,免费投药救助。 在普查过程中,曲诗钟同志还发现有多名精神病人被家人用不同方式关锁在家中。其中有5名精神病人被家人用铁链或铁笼长期关锁在家中,不见天日。他心痛地对残联领导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会相信,在比较文明的当今社会,会有这种现象。”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解救这5名精神残疾人。患者燕贵仁,男,家住十字街镇,因病情发作时四处乱走,危害他人,被家人用铁链子锁在屋内多年。曲诗钟同志多次耐心做亲属工作,并表示为其减免一部分治疗费用,才于2006年下半年被接进医院治疗。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痊愈出院了。黄土坎镇杨明村精神病人李全林,男、46岁,因病情发作时,打砸东西、纵火、行凶伤人,家庭贫困无力治疗,无奈,特制做一个大铁笼子固定在一间屋内,将其关锁在里面。到2007年,李全林已在铁笼中生活了八年。曲诗钟见他面色腊黄,瘦得皮包骨头,光着身,披着个大破毯子,在不停地发抖,心里难受得不知是啥滋味,当即就与其父母和哥哥商量要接他进医院治疗。经家人同意,2007年7月30日医院按排几名医务人员用专车去接他。当李某被解救上车后,他80多岁的老母亲手把车门,一边叮嘱儿子:“到医院要听医生的话好好治病,”一边对前去解救及围观的群众说,“感谢共产党培养出来的好人。”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李全林腰板直了,身上脸上都长肉了,情绪也比较稳定。小甸子某村一名精神病患者田树中,得病初期到处乱跑,被家人关锁在屋内,由于营养不良,身体越来越虚弱,到2007年,他已在炕上躺了6年。没走出屋子一步。曲诗钟看到这种情况,觉得这个人不早点解救。后果不堪设想,经父母同意,当即就将他接进医院救治。解救了几名被关锁在家中的患者。有的人见他总是“傻傻”免费帮助有困难的残疾人,就提醒他说:“你这么干怎么行,也挣不着钱呀!”他笑着说:“人的追求不一样,我觉得别人需要我,说明我活着有价值,我去帮助了别人,觉得活着才有意义。” 是的,他总是在想着,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身为丹东市、东港市两级政协委员的曲诗钟同志,不但自己在默默地做着助残的事,还多次递交提案,为政府改进残疾人工作建言献策。他撰写的《关于对东港市精神病患者的调查与思考》被评为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报告,他提交的《关天对精神病患者救助治疗的建议》被评为优秀提案。他本人连续三年被评为政协优秀委员。 三、“帮人帮到底,心里才踏实。” “帮人帮到底,心里才踏实”这是曲诗钟同志常说的一句话。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他不但是这么说的,实际也是这么做的。精神病人田树中,家中父母高龄,无劳动能力,生活十分困难。病愈出院时曲诗钟同志为他买了新服装,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全套更换。考虑到他回家无生活来源,又凭着自己的关系,三番五次地向田树中户口所在地的一个企业求情,为田树中安置了一份工作,解决了他及家人的谋生问题。 精神残疾人王某的丈夫是位肢残人,本来家里就很困难,男的又得了胃穿孔,在医院综合科做了胃大部分切除术。曲诗钟同志知道后告诉结算处,除了合作医疗报销部分,其他费用全给免了。一个本来就没有钱的家庭,一次免交三千多元,能不感激吗?现在曲诗钟同志正资助他们的儿子读高中,并表示,如果能考上大学,一定资助到底。象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为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曲诗钟同志决定全程跟踪服务。他设专人对病愈出院的精神病人进行入户走访,征求服务意见,了解愈后稳定情况,并向他们赠送“免费体检卡。”近五年来,每年都要发送近200张,这一项,医院每年就为出院的病人付出近两万元的帮助。 真正干事业的人总是在想着事业。在众多荣誉面前,在来之不同阶层的赞誉声中,曲诗钟同志始终头脑清醒。为了把助残事业做大做强,他正在筹划着“康复中心”建设工作。 “打造品牌医院 创建精神家园”是曲诗钟院长的奋斗目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精神智力残疾病人支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为东港市的残疾人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