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救死扶伤联合会
葫芦岛救死扶伤联合会
创办人:李树文(已故),创建于1995年,总投入近100万元,无偿援助交通事故80起,抢救伤员160人。 1、救死扶伤,是李树文在医院急救室里作出的最后选择。 李树文是一个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从80年代起,先后在黑龙、天津、河北从事个体经营,办过饮料厂、玻璃钢厂,1993年从河北省衡水市回家乡葫芦岛办汽车修配厂,10多年创下了百万元的资产。别看李树文这个人挺好胜,但体弱多病,原来就是严重的支气管炎,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老齁巴”。不少人都叫他“老齁巴”,很少有人知道李树文的真名实姓。1998年1月,他又大病一场被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肝硬化晚期、心肺病,说他没几天活头了。他自己也感觉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离死不远了。就这样躺在病床上等死吗?还真有些不甘心。心想,葫芦岛是个沿海开放城市、辽宁的西北大门,国道102线贯穿全境,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过往机动车就有两万多辆。车多,难免出现交通事故,如果能及时救助伤员,就是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葫芦岛形象,为辽宁扬名,同时减少肇事损失。基于这种想法,他把点子打在了修车的老本行上。开汽车修配厂后,曾多次组织参与交通事故抢救,有过恳求过往车辆和行人协助救援被拒绝的遭遇,也亲眼目睹了一些受伤人员因抢救不及时而死去的场面。看到一些人因交通事故家破人亡,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是1995年1月,在厂子门前的102国道上,发生了一场三车相撞的车祸,一辆吉普车被一辆货车追尾,大货车又把对面驶来的一辆轿车撞了,轿车被撞瘪,车里的三个人一死二伤,伤者都被撞昏了,伤口流血不止,生命危在旦夕。他在屋内透过窗子看到发生车祸了,一面用电话向交警队报案,一面令全厂停产救人。他顾不上自己气喘,带领20来名工人火速赶到现场抢救。他一面指挥工人撬开被撞变形的轿车门往外救伤员,一面疏导被堵的过往车辆,一面帮交警队联系吊车清理事故现场。折腾了半天多时间,两位伤员先后被他们送往医院,经抢救都脱离了危险。事故现场也清理得干干净净,使102线又恢复了正常交通。这时候,他实在挺不住了,瘫坐在地上,被两名工人搀回了办公室。虽然病情又加重了,但挽救了两条人命,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后来才知道,救的是一位政协常委、一位年轻有为的青年私营企业家和他的妻子。如果不是救得及时,一个国家有用的人才就夭折了,那损失该有多大啊!想到这起救人的事,李树文决定对交通事故中的伤员实行无偿救助。说来也怪,自打他有了这个想法,再加上大夫对症治疗,他的病情一天天见好,摆脱了“阎王爷”的纠缠。出院后,立即实施了他的想法。 1998年3月初,他投入3辆价值20多万元的汽车,在白色汽车车体喷上“救死扶伤交通事故义务施救车”13个鲜红的大字,并配备了救护担架和氧气袋、止血带等急救物品。为了达到快速救治的目的,又在办公室兼病房里设置了专用电话,为施救车司机配备了传呼机,并将电话和传呼号码通过新闻单位向全社会公布。从那时开始,他的3台施救车、6名救护员,每天24小时昼夜在102国道和市区干线上巡视,特别是每天早上、晚上,专门有一台车守候在交警队门前,一听说哪有交通事故,便随出警车一道赶到现场施救。实施无偿救助以后,他每个月花费油料、人员工资、垫付医疗费、给伤者买营养品等费用1万多元,但他觉得,能换回伤者的生命,花再多的钱也值得。从1998年3月到1999年3月,一年中共参与近30起交通事故的救助工作,抢救伤员总计34人,李树文救死扶伤的义举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他们的救死扶伤施救车在葫芦岛市出了名,李树文也成了新闻人物。 2、救死扶伤,是李树文一生中最快慰的事业 在一年多义务救助的过程中,李树文发现,不论是交警、巡警,还是他抢救的伤员,送到医院后,有时有人无力支付医疗费和住院押金,民政和医疗部门也无力解决,每年光市医院就有几十万医疗费没处要。他考虑,要想把义务施救活动坚持下去,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把政府有关部门、医疗部门和义务施救结合一块,联合行动,再解决救助资金的来源问题,这个事就好办了。为此,李树文上书市政府,汇报一年来的救助情况,建议成立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葫芦岛市交通事故救死扶伤联合会,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为公路交通事故中特困伤员提供医疗费用。同时提出他的想法:把外地在本市肇事的车辆统一送到他的前进汽车修配厂修理,所创利润作为救死扶伤基金,全部上缴联合会,用于无偿救助行动,为社会分忧,替政府解愁,并郑重地向社会承诺,联合会一不拉赞助,二不搞募捐,三不收会费。 他的义举和倡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4月2日,由他倡议下成立救死扶伤联合会的筹建协调会召开,市委及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1998年5月11日,以汽车修配厂为主体的葫芦岛市交通事故救死扶伤联合会正式成立。至此,以往他个人的救死扶伤,变成了一种社会性行为。 联合会成立之后,救死扶伤不再是一个个体户跳光棍舞了,交警、交通、医院、保险等联合会成员单位互相配合,把救死扶伤这台戏唱得热热闹闹。可以说,联合会这颗精神文明火花,点燃了一片精神文明之火。 1999年6月12日凌晨2时,联合会的施救车到102国道巡查,路遇河北省一台大货车发生重大车祸,4名施救员配合先期到达事故现场的公路巡警塔山中队民警共同施行紧急救助。2时10分,塔山中队民警火速将一名伤势最重者送往连区医院,5分钟后,联合会施救车将第二个、第三个伤者送往医院。肇事的河北冀——J30229号货车严重受损,车上三人全部受伤,车上满载价值30余万元的商品。为了护理伤员、看护商品,李树文叫醒了正在睡梦中的20名工人。在医院,联合会10多名工作人员抬着伤员上楼下楼,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抢救。在联合会会员单位连山区医院,联合会副会长、院长李秀章和副院长李德华当即决定,先免掉一切手续,立即抢救。在血浆不足的情况下,李德华自己掏出1000元钱,派人到其他医院购回,为伤员及时进行了手术。在医院抢救伤员的同时,联合会的十几位员工忠实地看守事故车上的商品,并将500多箱货物倒放到施救车上,运到厂里代为保管。这一天,他们厂子全部停产,并为此花费了两千多元。面对施救人员,伤势较轻的车主含着眼泪说:“没有葫芦岛公路巡警、没有葫芦岛救死扶伤联合会、没有连山区医院的医护人员,真不知道我和我的两个伙伴会有啥后果,30多万元的货物还能不能保住。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我还是要掏心窝子谢谢好心的葫芦岛人。” 1999年9月15日早晨5点半,李树文接到一个电话,说在102线塔山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辆外地大货车相撞,有受伤的人,请示救助,他当即派出一台车和3名救助队员去现场。由于不知伤者数量,怕人手不够,随后又派出一组队员前往出事地点增援。两组救助队员会合后,把两个伤员送往市医院,其中一个伤势较重的伤员进行了手术。队员们忙着办理住院手续、医疗手续,一步不离开地护理伤员,给他们从厂做饭,把香喷喷的饭菜送到他们的病床头,直到伤者家属从辽阳赶到后,才返回厂子。就在两组救助队员忙这事的时候,红旗营子加油站门口有一个骑摩托车者撞墙了,生命垂危,他又派出第三拨救助队员赶到现场,将伤者赵立彬抬上车,迅速送到连山区医院。与此同时,他与区医院李秀章院长取得联系,伤员送到医院时,李院长已等候在门口,他告诉医护人员工称救人后办手续。这样,赵立彬很快躺在了急诊室的病床上。因为伤势较重,需要做CT、拍片等多项检查,救助队员就用担架抬着赵立彬上楼下楼地跑。上午9点多钟,当赵立彬亲属赶到医院,看到转危为安的赵立彬,看到浑身沾满血污的救助队员,拉住队员的手连连称谢。 类似这样的事太多了,就不再一一列举。简单计算一下,从1999年3月到现在,光他们厂子就救助了50多个伤员保住了价值60多万的货物,赢得了省内外车主、司机和被救者家属的赞扬,在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被救人员送来的锦旗和镜匾,国内几十家新闻媒体介绍了我救死扶伤的事。他为自己所从事的救死扶伤事业而感到骄傲,他为自己所从事的救死扶伤事业为葫芦岛赢得了荣誉而高兴,也为救死扶伤这项事业成为葫芦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感到无比欣慰。 3、救死扶伤,是我生命的支点 从事救死扶伤公益事业,是他余生的追求,也是他生命的支点。记得搞义务救助之初,常常被人误解,有人说他是沽名钓誉,有人说他是借救助之名为自己捞钱,是无利不起早。流言蜚语是杀人的钢刀,可见他的压力该有多大啊!在困难的时候,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给予了他有力的支持。市长张东生亲自批示,热情鼓励他,并要求有关部门认真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市委秘书长郑宏伟在联合会成立大会上说,联合会的成立,是利国利民利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它大力弘扬了我们中华民族见义勇为、抚危帮困、救死抚伤的传统美德,它是我们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证明,它有利于树立、宣传、塑造葫芦岛形象,对招商引资、对外开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救助行为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政府办、市委办、民政局、经协办、交通局和区委、区政府将李树文树立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市、区又推荐他为辽沈优秀企业家,这些,都给他以信心和力量。特别是当人们知道李树文是拖着病身子做救死扶伤义举的时候,纷纷打来电话,询问他的病情,有的提出要带他去专治肝硬化的医院看病,有的拿出祖传秘方前来送药慰问,桂林、杭州、山东、天津等地的许多热心人为他提供治疗方案、邮寄药品,沈阳离休老中医安民这位古稀老人亲自登门为他诊治,善良的人们希望他的生命得以延长,希望他的救死扶伤事业办得更好。更让李树文感动的是,去年年末,有四位女大学生自愿加入到救死扶伤联合会的行列。她们在这干,每月工资只有300多元,有时还不能按时开支,那为什么还要来呢?她们说:“这是无悔的选择”。她们不止一次地说:“也许有人不理解我们这些在学生为什么会到这个联合会,为什么每天起早贪黑地巡视在102国道上,而在遇到交通事故时又要奋不顾身地去抢救伤员呢?答案很简单,是缘于真情。当我们亲眼目睹李会长身患重病,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仍不忘人民、为社会多做一份贡献,多献一份爱心时,我们震撼、我们感动,使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一位身患重病的老人,能做出这种高尚而又令人敬仰的创举,对于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更应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要把救死扶伤这一伟大事业承担起来,做当代的白求恩,以我们十万分的努力和真诚,去换取他人百万分的幸福和安康。”他深知这一切,都是对他救死扶伤事业的厚爱,面对这么多的好心人,李树文只能以救死扶伤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而别无选择。 由于经济上的原因,现在企业间互相拖欠的问题普遍存在,他这个小厂子压的修车款就有30多万元,加上他又投入40多万增添了一些新设备,一点流动资金也没有。一方面要投入资金搞救死扶伤,一方面我又不得不为维持厂子的正常运转向亲朋好友借债度日,也赊欠人家的配件款,有时上门要债的不断,日子也真难过。可以说他救死扶伤的事业也并非是一帆风顺,面对社会上的闲言碎语,面对难言的困苦,李树文总是在想,他做这项事业时没想到别人怎样认为,但花自己的钱去救助别人,总不是坏事吧!古人还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呢!”当年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中国救死扶伤,作为一个中国人,为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兄弟姐妹做一点事有什么不应该呢?一想到有那么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关怀、支持,他就更坚定了决心,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只要能挽回伤者的生命,花再多的钱都认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要坚持把救死扶伤崇高事业办下去,救助交通肇事伤员,让每一个家庭永远充满欢乐,让国家安全昌盛,他坚信,人间正道是沧桑! |